彻赵岐注为“彻取”即抽取;郑玄以为有“通”之意即“为天下之通
彻:赵岐注为“彻取”,即抽取;郑玄以为有“通”之意,即“为天下之通法”;藉:借,意为借民力耕种公田。
龙子:古贤人。
挍(jiào):通校,计量,比较。
狼戾:狼藉。
盻盻然:勤苦不休息的样子。
称贷:借债;益:补足。
《诗》:指《小雅·大田》第三章。
《诗》:指《大雅·文王》第一章;命:天命。
毕战:滕国之臣;井地,井田。
经界:对土地丈量、分界。
为:有;君子:统治者;野人,百姓。
圭:洁白;圭田:以供祭祀的田叫圭田。
余夫:剩余劳动力。
滕文公询问治国的事情。
孟子说:“与百姓有关的事是刻不容缓的。《诗经》上说:‘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要把绳索搓,快快修缮旧房舍,开春就把谷种播。’老百姓的一般规律是:有固定的产业就会有一贯向善的心思,没有固定的产业就不会有一贯向善的心思。假如没有一贯向善的心思,那歪门邪道,不守法纪,胡作非为,什么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施加刑罚,这等于设下网罗陷害人民。哪有仁爱之君在位,可以干出陷害人民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务必定做恭谨俭朴,对臣下有礼,向百姓征收赋税有定制。阳虎曾说过:‘要想发财就别讲仁爱,要讲仁爱就别想发财。’夏朝每家五十亩而行‘贡’法,商朝每家七十亩而行‘助’法,周朝每家一百亩而行‘彻’法,实际征的税率都是十分抽一。彻是抽取的意思;助是借助的意思。龙子说:‘管理土地没有比助法更好的,没有比贡法更不好的。’贡法就是计量、比较几年的收成而定出一个税收的定数。丰收之年,粮食到处抛撒,多征收一点也不算苛暴,却征得不多;凶年饥岁,田里的收获连购买来年的肥料都不够,却一定要征足这个定数。作为百姓父母的国君,而使百姓整年地辛勤劳动,结果却无法养活自己的父母,还得靠借贷来凑足纳税的数字,以致使老老小小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哪里还算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呢?官员世代承袭田租收入的‘世禄’制度,滕国早就实行了。《诗经》上说:‘首先降雨到公田,然后再把私田泽。’只有实行助法才会有公田,从这篇《诗》来看,就是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百姓的生活问题基本解决后)要设立‘痒’、‘序’、‘学’、‘校’等来教育他们。‘痒’是教养的意思,‘校’是含有教导的意思,‘序’是训导的意思。夏朝叫校,殷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大)学三代都叫‘学’,(它们)都是用来向学生阐明并教导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伦常关系的。在上位者明白人与人的伦常关系,小百姓们在下面自然也就亲密无间了。如有能称王天下的人兴起,一定会来学习仿效的,这样就成为了称王天下者老师了。《诗经》上说:‘岐周虽是个古老之国,接受的天命却是常新的。’这是赞美文王的。你努力干下去,也可以使你的国家焕然一新。”
- 艺术家的穿衣技巧[图]
- 孟季子其人不详或疑为孟子的从兄弟尸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叫尸多[图]
- 尸禄指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怀禄贪恋爵禄俯仰本指低头和抬[图]
- 容有未当之处期待读者与专家的批评指正李小龙乙未秋于京师家园四[图]
- 蟿(qì)螽螇蝷(qī lì)俗称蛤答板蝗类昆虫绿色或[图]
- 《世语》曰遇子绥位至秘书监亦有才学齐王冏功臣董艾即绥之子也《[图]
- 颜高春秋时鲁国武士《左传》定公六年载“颜高之弓六钧”“钧石”[图]
- 水龙吟 越调 梨花西河 大石 金陵品令 商调 梅花玉楼春 仙[图]
- 塾与下列“庠”、“序”、“学”皆古代学校名据孔疏古代二十五[图]
- 主楚怨成为怨楚的主要国家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让宋国不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