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到《十翼》源远流长旧说伏羲画八卦周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到《十翼》,源远流长。旧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易》,重之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虽未可尽信,但并非毫无根据。一般认为八卦大体起于上古,卦辞爻辞形成于西周初期。至于《易传》,虽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但传统的说法认为《十翼》皆孔子之作,则欠确切。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易传》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导源于孔子而由儒家后学在战国时写成。因其成书于战国,所以其中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了道家、阴阳家的影响。大体上说,《彖传》成书较早,《象传》次之,《系辞》、《说卦》、《文言》又晚于《象传》,《序卦》、《杂卦》最晚,可能成于战国末。《易》的经与传原来各自别行,不相杂厕。郑玄注《易》将《彖传》和《象传》分隶于各卦之下,王弼注《易》又将《文言》分隶于乾、坤二卦之后,以便于阅读,今皆从王弼本。
关于《易》学的传授,据《史记》、《汉书》儒林传说:孔子授《易》于商瞿,六传而至田何,田何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田王孙授施雠、盂喜、梁丘贺。汉代《易》学有施、孟、梁丘、京氏立于学官。费氏《易》以《十翼》解说上下经,流行于民间。施氏、梁丘氏《易》衰而孟京《易》盛行,孟京《易》衰而郑玄、王弼之《易》盛行。施氏、梁丘氏《易》亡于西晋。盂京《易》无传者,清代郑氏《易》微而王弼注盛行。唐朝修《五经正义》,《易》宋王弼、韩康伯注而郑氏《易》衰,王氏独盛。
历来注释解说《易经》的书,不下千种,在群经中是最多的,大致可以分为象数和义理两派。汉代《易》学偏重象数,孟京《易》学以卦气阴阳灾变讲《易》,宋代刘牧作《易数钩隐图》,邵雍以图书数理解《易》,都属于象数派。汉代《易》学遗存者有《易纬》、《京氏易传》。清代治汉《易》的如惠栋之《易汉学》、《周易述》,江藩之《周易述补》,张惠言之《周易虞氏义》、《易义别录》等,都是讲汉《易》的重要著作。《易》本卜筮之书,但孔子、荀子皆不重占筮而注重义理。魏王弼注《易》,晋韩康伯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一扫汉《易》象数之学,《易》、《老》结合,以玄言解《易》,宋代程颐的《程氏易传》摒斥象数,皆属义理一派。也有兼取象数、义理的,如孔颖达《周易正义》以玄学义理为主,但不完全排斥象数。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以象数为主,但对玄学义理亦有所扬弃,其中采集汉魏南北朝《易》注余家,荀爽、虞翻等汉《易》遗说赖以保存,颇为难得。朱熹的《周易本义》以义理为主,但亦不排斥象数。宋代杨万里作《诚斋易传》参证史事以解《易》。现代学者以《易》考史,以史证《易》,郭沫若引《周易》卦爻辞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闻一多撰《周易义证类纂》,胡朴安著《周易古史观》,亦为近世治《易》学的新流派。
《易》一名而含三义:变易、不易、简易。变易说明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易是说事物相对的稳定性,简易是以一持万、执简驭繁之道。《易》以道阴阳,推天道以明人事,故《易》理贯通天人,富于辩证法思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除哲学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历数、乐律、兵法、炉火炼丹、医卜星相、堪舆数术,甚至现代的科学均援《易》为说。凡此皆可视为《易》外别传,《易》学旁支。
《逸周书》
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今本全书卷,正文篇,其中篇有目无文,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注。各篇篇名均赘“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序与《尚书》序相类,分言各篇之所由作。正文基本上按所记事之时代早晚编次,历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事。
书之来历,汉刘向、《隋书·经籍志》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余篇。今人多不信从,而以为是战国人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如《时训》以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与汉以前历法相左。该书在汉代已散佚不全。刘向校书,即谓存者篇。今传篇本,盖又经后人改编。有人认为今本盖后人合旧本与晋太康间汲冢所出之周书而成,故有《汲冢周书》之名。但多数人认为称今本《周书》为《汲冢周书》,是一种误解。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如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五篇《籴匡》和第十一篇《大匡》,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六篇至第十篇《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及等三十二篇《武顺》、第三十三篇《武穆》和第六十八篇《武纪》,均类兵家言;而自第十一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王)某祀(或某月)”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第三十至第五十篇,主要记伐商前后事。如《酆谋》记伐商前的准备,《和寤》记伐商途中事,《克殷》记克殷的经过及善后,《世俘》主要记伐殷战果,《商誓》主要记武王训告商旧臣诸侯之辞,《度邑》记周公规拟伊洛而定“天室”之事,《作雒》记营建成周之缘起及成周之制。第五十一篇《月令》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第五十四篇《谥法》言给谥的法则。第五十八篇《官人》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文同而人异(《大戴礼》为文王与太公望,此为文王与周公旦)。第五十九篇《王会》,记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贡献。第六十篇《史记》,记历史上诸王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第六十二篇《职方》,即《周礼·夏官·职方氏》文。第六十三篇《芮良夫》,记芮良夫训诫厉王之辞。第六十四篇《太子晋》,记周景王太子晋行事。第六十七篇《周祝》,则又称为韵语,纯系说教。
今存篇中,属于或基本属于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门》、《祭公》、《芮良夫》等篇。这些篇记事当较可靠,此外,《度邑》所记之事在周初铜器何尊亦有反映,《克段》所记,朱右曾以为“非亲见者不能”,也当有较可靠的根据,此二篇皆为《史记·周本记》所采用。即使时代较晚各篇,也有研究价值,如《度训》等篇对于研究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渊源,《程典》等篇对于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类兵家言的几篇对研究先秦兵家,《王会》对于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均有特殊意义。
- 幼儿园保育员需要什么条件[图]
- 新人入职必看“禁老”守则[图]
- 因工伤被辞退,可以赔偿多少?[图]
- 市场拓展经理拜访客户技巧[图]
- 通讯员的主要职责[图]
- 面试该妥协还是强硬?听从自己的内心![图]
- 面试官问: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图]
- 银行从业资格证专科能考吗[图]
- 地铁安检员工作内容[图]
-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分享[图]